苟留残喘的成语故事


苟留残喘

拼音gǒu liú cán chuǎn

基本解释苟:苟且,勉强;残喘:临死前的喘息。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。比喻勉强维持生存。

出处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婆埋冤五娘》:“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,苟留残喘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苟留残喘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苟留残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朝思暮想 宋 柳永《倾杯乐》词:“朝思暮想,自家空恁添情瘦。”
地地道道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声不响,心里打着主意。”
倒栽葱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3回:“照脊梁一拳,打个不提备,跌了一个倒栽葱,把一个小孩子也丢在路边啼哭。”
全科人儿
悬而未决 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僧多粥少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野心勃勃 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