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震失色的成语故事


响震失色

拼音xiǎng zhèn shī sè

基本解释响:回声;震:响雷。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。

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权以示群下,莫不震响失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响震失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响震失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趁火打劫 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
付之一炬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前脚后脚
满招损,谦受益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
粗服乱头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”
不置可否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