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上一层楼的成语故事
拼音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
基本解释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,就要登得更高。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。
出处唐 王之涣《登鹳鹤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;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
更上一层楼的典故
开元年间,王之涣和当时另外两个诗人一王昌龄、高适,闲居长安。一天,三个人来到一家酒楼喝酒。刚刚坐定,就有十几个梨园伶官走了进来,奏起乐曲,准备演唱。他们三人边喝边打赌说:“我们都喜欢作诗,从未分出优劣。今天我们谁也别说话,看看她们唱谁的诗多。”
这时,一位姑娘开口唱了王昌龄的一首《芙蓉楼送辛渐》;王昌龄面带微笑,用筷头蘸上酒,赶紧在桌上划了一横。第二个姑娘唱了一首高适的《哭单父梁九少府》的前四句,高适也如法炮制,也在桌子上划了一横。两个人笑嘻嘻地盯着王之涣。这时歌喉又起,唱的是王昌龄的《长信秋词》。王昌龄喜形于色,这一次却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涣、高适面前晃了晃,然后重重地添了一横。此时,王之涣真有些坐不住了:怎么没有人唱我的诗呢?他抬眼瞧了瞧,指着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,小声对王昌龄、 高适说:“她一定会唱我的诗,如果不是,我甘愿称二位为先言不虚出,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,这下王之涣乐了。他不划横,一拍桌子喊道:“乡巴佬,怎么样?”三人抚掌大笑,把满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。
王之涣曾在冀州任过衡水县主簿,不久就遭人诬陷被撤职了。有一天,他来到蒲州,听说府城西南有一座鹳楼很有名,便趁着落日的余辉前去游览。这是一座三层高楼。王之涣登至顶层,不由得诗兴勃起,吟出了一首五绝。
“白日依山尽, 黄河入海流。 欲穷千里目, 更上一层楼。”
诗的大意是:薄暮,白日衔山欲落,黄河之水滔滔东流归大海。楼中所见尚被青山所蔽、绿树所掩,只有登到楼的最高层,才能将这河山壮色尽收眼底。诗的最后两句,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征;成语“更上一层楼”也正是孕含着这个深意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更上一层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巴金《坚强战士》:“我要当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。” |
瓮中之鳖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头之上。” |
缘悭分浅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 |
鉴影度形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:“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,一齐摆出仔细瞧看,或者寸纸,或者只字,鉴影度形,一概俱无,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。” |
恶衣恶食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 |
雪兆丰年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 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生数典已穷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。” |
举贤任能 | 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