势不并立的成语故事


势不并立

拼音shì bù bìng lì

基本解释势:情势,状况;并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
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与二虏,势不并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势不并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势不并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干干脆脆 曹禺《雷雨》序:“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,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,干干脆脆地做下去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杀鸡取卵 希腊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极重不反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
聊以自慰 汉 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
风俗人情 唐 杜牧《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》:“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,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。”
救经引足 荀况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,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
悬石程书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