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ánrén

贤人


拼音xián rén
注音ㄒ一ㄢˊ ㄖㄣˊ

繁体賢人

贤人

词语解释

贤人[ xián rén ]

⒈  德才兼备的人。

自古贤人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明阴洞阳,贤哲罕穷其数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a person of virtue;

引证解释

⒈  有才德的人。
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”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守法不失大理,言古贤人,增主之明。”
唐 杜甫 《述古》诗之一:“贤人识定分,进退固其宜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九:“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,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,以便自居为贤人。”

⒉  浊酒的别名。参见“贤人酒”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徐邈传》:“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。”
唐 柳宗元 《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》诗:“蒔药闲庭延国老,开罇虚室值贤人。”
宋 陆游 《对酒》诗:“气衰成小户,醅浊号贤人。”

国语辞典

贤人[ xián rén ]

⒈  志行崇高,才德兼修的人。北周·庾信〈道士步虚词〉一〇首之一〇:「无妨隐士去,即是 贤人逃。」也作「贤者」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四〇回》:「小弟是一个武夫,新到贵处,仰慕贤人君子。」

⒉  酒。

《三国志·卷二七·魏书·徐邈传》:「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。 」
宋·陆游〈对酒〉诗:「气衰成小户,醅浊号贤人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贤人"的意思解释、贤人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55、大公无私圣人,公而忘私为贤人,先公后私为善人,先人后己为良人,公私兼顾为常人,损公肥私为罪人。

2.大公无私圣人,公而忘私为贤人,先公后私为善人,先人后己为良人,公私兼顾为常人,损公肥私为罪人。

3.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,国之所以立,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,皆诚为之也。《复贺耦庚中丞》窃:谦指个人的意见。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,国家的建立和巩固,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,关键在于真诚。

4.不愧是天地神笔化成,果然一颗心公正无私,大智大善之辈也,可当得起贤人之称,阿弥陀佛!

5.当你们说起某个犯错的人,总是觉得犯错者不是你们的一份子,而只是个陌生人,或闯入者。但是我说,就算那些圣人和贤人,也超越不了你们每人都有的最高本质;而恶人与犯错者,也不比你们每人都有的低劣本质更卑贱。纪伯伦

6.言辞不爽,谓之金石语;乡党公论,谓之月旦评。逢人说项斯,表扬善行;名下无虚士,果是贤人。

7.瞻望那些从前的贤人,都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。有的声名昭著于南方楚地,有的文采震动了北方梁国。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,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?

8.唐玄宗为广纳贤人,不惜委屈自己,这都让我一一折服,但人算不如天算,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。

9.“感激”是大公无私的基础,不懂得感激的人无法作一个好人,更成不了贤人和圣人,也就无法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助,进而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自己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谈。

10.贤人君子,明于盛衰之道,通乎成败之数,审乎治乱之势,达乎去就之理。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。若时至而行,则能极人臣之位;得机而动,则能成绝代之功。如其不遇,没身而已。是以其道足高,而名重于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