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lì sǒu
注音ㄌ一ˋ ㄙㄡˇ
繁体利藪
⒈ 财利的聚集处。
⒈ 财利的聚集处。
引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那库房旧例,一吏轮管两季,任凭县主随意点的。众吏因见是个利藪,人人思想要管。”
邹鲁 《中国同盟会》八:“政府视为利薮,官吏视为肥差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足见 唐德宗 以后,茶是朝廷重要的利薮。”
⒈ 利之所聚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八回》:「务在安辑,与民休息。至于处处利薮,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