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pì wéi
注音ㄆ一ˋ ㄨㄟˊ
繁体辟違
⒈ 邪僻背理。
⒉ 指行邪僻背理之事。
⒈ 邪僻背理。
引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其适遇淫君,外内颇邪,上下怨疾,动作辟违,从欲厌私。”
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,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,辟违而不慤,程役而不録,横行天下,虽达四方,人莫不弃。”
⒉ 指行邪僻背理之事。
引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;唯 禹 立功为大,披九山,通九泽,决九河,定九州,各以其职来贡,不失厥宜。”
⒈ 邪佞。
引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「其言忠信于鬼神,其适遇淫君,外内颇邪,上下怨疾,动作辟违,从欲厌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