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rén wáng zhèng xī
注音ㄖㄣˊ ㄨㄤˊ ㄓㄥˋ ㄒ一
成语解释
人亡政息
⒈ 谓贤臣不在位,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。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孔颖达疏:“若位无贤臣,政所以灭絶也。”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。参见“人存政举”。
⒈ 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。参见“人存政举”。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。参见“人存政举”。
引谓贤臣不在位,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。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孔颖达 疏:“若位无贤臣,政所以灭絶也。”
⒈ 本指为政在于得人则政行,不得其人则政废。语本后用以指执政者不在其位,则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随著废弃了。
引《礼记·中庸》:「哀公问政,子曰:『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,其人存则其政举,其人亡则其政息。』」
1.有的改革甚至因改革家逝世、被废黜、被罢职等原因而半途而废,形成“人存政举、人亡政息”的局面,导致社会重新陷入不稳定之中。
2.政策应保持连续性,不能人亡政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