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士
词语解释
武士[ wǔ shì ]
⒈ 习武的人;勇士。
英warrior;
⒉ 日本封建时代大领主的军事侍从,实行骑士时代武士道的礼教,准许佩带两把剑,对平民操有生杀大权。
英samurai;
⒊ 宫庭守卫。
英palace guards;
⒋ 勇力过人的人。
英man of prowess;
⒌ 兵士。
英soldier;
引证解释
⒈ 有勇力的人。
引《墨子·备梯》:“攻备已具,武士又多,争上吾城,为之奈何。”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上徵武士,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。”
元 尚仲贤 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俺 汉王 自亭长出身,起兵 丰 沛,只重武士,不贵文臣。”
蒋光慈 《劳动的武士》诗:“我敬爱的劳动的武士啊!你是英雄的,而且是忠诚的。”
⒉ 指宫廷卫士。
引汉 贾谊 《新书·匈奴》:“力士、武士固近侍傍。”
⒊ 即武卒。参见“武卒”。
引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今窃闻大王之卒,武士二十万,苍头二十万,奋击二十万。”
⒋ 中世纪 欧洲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。
引鲁迅 《准风月谈·黄祸》:“他( 德 皇 威廉 )还画了一幅图,是一个 罗马 装束的武士,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。”
国语辞典
武士[ wǔ shì ]
⒈ 勇武有力的人。
引《庄子·人间世》:「上征武士,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。」
《韩诗外传·卷七》:「避武士之锋端。」
反文人
⒉ 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。
引《史记·卷六九·苏秦传》:「今窃闻大王之卒,武士二十万,苍头二十万,奋击二十万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六三回》:「唤武士把军士割下耳鼻,却放回寨。」
近甲士
⒊ 欧洲及日本中古时代的一种阶级,以作战为职业,且具备高尚道德情操。
英语warrior, samurai
德语Samurai (Gesch)
法语samoura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