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内

[宋代]:孔平仲

试说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

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。

寄内鉴赏

 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,题为《寄内》,是寄给妻子的诗。他的别后心情,所谓“黯然消魂”者,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。

  以途中景色,见别后离情,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,即以实处见虚,则实处皆虚。不说“心情”,而只说沿途风物,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,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。其深度如何,其浓度如何,作者均未明言。且别情之浓,别情之乱,若一一说去,将花费太多笔墨,愈说得多,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、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、说清,故将虚化实,使实处全虚,则更易感人。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。

  按一般叙述方法,诗的顺序应为:“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。说与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”这里将诗句倒转,是作者独具匠心处。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,第二联陡转,转折颇险而陡,因奇特而见警策,能于险中求警;若按意思顺序来写,则是平铺直叙,而无跌宕之势。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,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,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,虽流畅而失之浅淡。此则不同,首联没有说“别后心”究竟如何,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、极乱。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“途中景”,却全无一字说此“景”;提出了“别后心”,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,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。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,写“途中景”。如此安排,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,心即景,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,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,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、极乱的心情,一如刘长卿的《逢雪宿芙蓉山》: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”只着一“贫”字,使下联实写的“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”变得实处全虚,一片苍茫凄寒之感,弥天而来,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,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。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。

孔平仲简介

唐代·孔平仲的简介

孔平仲 北宋诗人。字义甫,一作毅父。新喻(今江西新余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治平二年(1065)举进士,曾任秘书丞、集贤校理,又提点江浙铸钱、京西刑狱。

...〔 ► 孔平仲的诗(526篇)

猜你喜欢

题洞霄宫

宋代周文璞

久知灵境无缘到,今被春风引得来。

上帝殿头闻雨过,仙人石面欠花开。

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

明代卢龙云

一上层楼寓目宽,南中十月只轻寒。千山雨过林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

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登坛。汉家颇牧频推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
次韵昌甫闻予过仲益见寄

宋代韩淲

离群常恨不能佳,桂到秋深处处花。幽讨既寻泉水矣,傍搜岂忘月轩耶。

翁留觞酌时煨栗,友为炉熏更作茶。不是襟期安得此,世间馀事我何加。

李郎中元任过别湖上

明代孙一元

苦竹泠泠沙雨青,秋风别我钓鱼汀。好持使节朝天子,莫道江湖有客星。

北固云回山历历,洪河龙斗浪冥冥。眼中经济须公等,殿上夔龙有典刑。

用盐政姚德宽韵

元代耶律楚材

乃祖开元柱石臣,云孙髣髴玉麒麟。从来德炙舆人口,此日恩沾圣世春。

欲草荐书学北海,未开东阁愧平津。而今且试调羹手,伫看沙堤继旧尘。

恭和闻喜宴御制

宋代魏了翁

祖宗德泽被生民,列服山川各效神。

几见高冈鸣凤集,又盾层浪化鱼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