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鐻
〈名〉
(1) 古代的一种乐器,夹置钟旁,为猛兽形,本为木制,后改用铜铸 [bell]
梓庆削木为鐻,鐻成,见者惊犹鬼神。——《庄子·达生》
(2) 同“虡” [same as 虡]。古代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
康熙字典
鐻【戌集上】【金部】 康熙筆画:21画,部外筆画:13画
《廣韻》其呂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臼許切,音巨。與簴同。鍾鼓之柎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收天下兵,聚之咸陽。銷以爲鍾鐻。《註》鐻,音巨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居御切,音據。樂器。形似夾鍾,削木爲之。《莊子·達生篇》梓慶削木爲鐻,鐻成,見者驚猶鬼神。《註》鐻,音據。樂器也。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求於切,音渠。《集韻》金銀器名。《山海經》靑要之山,䰠武羅司之,穿耳以鐻。《郭璞曰》鐻,金銀器名。《後漢·張奐傳》遺金鐻八枚。《註》鐻,音渠。食器名。未詳形制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鐻耳之傑。
又《廣韻》九魚切《韻會》斤於切,音居。義同。